观点可怜的新增点
Jan真是后知后觉,加上反应迟缓。上周在Alex及Sidekick的Blog上都看过有有关有线电视新闻一台节目《新增点》有关Blog的讨论,但到了今天晚上才有机会从Alex的Blog上下载片段来收看。
看过之后,有点兴奋,因为他们说Blog是「年青人」的玩意。哈哈,三十多岁的Jan终于重点年青,可以参与年青人的玩意。你说有多好!
在未看节目之前,当我这几天阅读各位的Blog Post时,还以为又是另一个《RSS必是下一个垃圾 拒绝使用RSS的十个理由》,没有认识就强将自己的意见加于事情上的「作品」。但看过沈欣对节目的访问后+读后感之后,有线一组人似乎对这文化早有了主观的解释,即使人说了这是日志,不是日记;沈欣问过再问,并再澄清自己的观点,最后仍只得三两句说话剩下来衬托起主持人的结论。这是十分可怜的一件事,主观盖过了事实。
既然你也说美国有人因为Blog写得好,而获了记者证,那还强说这是日记,那真太武断。那么以记者身份的,不叫他们传媒,也应有一个好一点的理解吧,为何是日记呢(当然我不否认有人用Blog当作日记)?难道我们每天在报拥上的,都是苹果日记、东方日记、明报日记么?
有几点是Jan不能明白的。为何麦先生在最后一段访问时会问:「讲过Blog的好处,不如谈谈它的坏处。」这问题实在把我吓呆了。坏处?
为何把ICQ与Blog拉在一起被一班不懂ICQ与Blog的人批判呢?他们说两者都是年青人的文化,但ICQ就较虚假。他们真的不知道玩ICQ最久的一班人,个个都是十年前的年青人。而且不少人都只用ICQ与朋友对话。而我呢,ICQ (及MSN)也是接生意的工具,为何要看低ICQ呢?
不过我倒明白他们为何重重复复说着父母要监管子女写Blog,因为他们的前设是「Blog是年青人的儿戏」,所以就有了「要好好指导与监管」的结论。我当然欢迎父母及家人来看我的Blog,但也只是一种分享,而不是希望得到从上而下的赞赏或督导,因为Blog不是另一项让大家批判的产品。
推荐阅读:
续谈Blog (闻.见.思.录)
新增点:Blog热潮 (疯腿的地下室)
Blog的吊诡 (无神论者的巴别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