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ezone

ezone NET:COLUMN 影片加廣告,煩也不煩?

此文章刊出於第433期ezone之內,談的是YouTube即將在影片上加入廣告的事情。

早前因為Lonelygirl15的靚封面,而豪擲七十大元買下了一期的《Wired》。該期《Wired》的主題當然不只Lonelygirl15,反而是被Google收購的YouTube。

YouTube能成為大熱網站並不是因為網上分享影片的概念,而是將影片全轉成Flash的想法,因為此格式易於觀賞及分享(以往上載甚麼AVI、WMV或MPEG,往往都會遇上解碼或找不到Codec問題,而且Embed到Blog上又麻煩,所以用Flash是很聰明的決定)。

當YouTube紅了,它就為兩位主人從Google中賺得巨額「獎金」。現在YouTube仍十分紅,但Google的「獎金」又從那裡來呢?

對於Google來說,當然就是希望可以從廣告收入方面著手。不過《Wired》指出,如何收廣告費也是一個令Google頭痛的問題。當然,在YouTube頁面可以擺放各式各樣的Adsense廣告,但問題是,似乎現在我們慣了將YouTube的片貼到自己的Blog / MySpace / 網站上。換言之,Google在YouTube所能收到的Adsense廣告費,因為YouTube的分享功能而打了折扣。

換言之,廣告要直接加到影片之上,才能確保用戶至少觀看(甚至點擊)那些廣告吧。但如何放又是一個問題。到底可以放在片頭,還是片尾呢?

放在片尾的話,觀眾很大機會(有意或無意)錯過那些廣告。若放在片頭的話,至少用戶會看到廣告,但十分可能真的會引起很大的抗議聲音。終於近日Google在BBC的訪問中,揭開了大家的疑問。他們打算在片頭加廣告,可能是圖片廣告,也可能是影像廣告。

這不是挑戰大家對Google的支持度嗎?試想想,當你要看Lonelygirl15的新一集節目時,卻先看到一個廣告,五秒也好,十秒也好,不是很掃興嗎?不過Google倒算聰明,他們推行片頭廣告這一招時,卻同時用了兩個方法,希望可挽回人心。第一招就是循序漸進。他們不是一次過在所有的影片上加廣告,讓他們有時間試水位,觀察大家的反應。

第二招,就是「街外錢,齊齊搵」!Google打算與你分享廣告收入。當然啦,Google將這招運用得十分出名,不少Blogger或有網站的朋友,都已經將自己的網頁部份割讓了給Google Adsense作廣告位吧。

其實YouTube推Adsense形式的廣告,也是勢在必行的。當他們看到Lonelygirl15他投Revver,加再見到Metacafe也與上載影片的用戶分廣告錢時,他們就知要得人心,就要派錢。可是Lonelygirl15在Revver的影片,要播到片尾才有廣告,但似乎他們也賺到一定的收入。既可賺錢,又不會產生厭惡感覺。

我倒有一個加廣告入影片的方法,是比較Subtle的。其實大家看球賽又好,或看電視節目也好,近年電視台都喜歡在屏幕的右上角加一個贊助商的Logo。其實YouTube老早已經將自己的Logo加入片中,現在多加一個贊助商Logo,應不會有太大問題,更何況這Logo可為用戶帶來收入呢。當然,一個Logo是不夠的,這個Logo應有超結連,而且更應配合片尾的廣告片。這類廣告,未必一定要Pay-per-click,可能Impression Ads會較適合。

在網上影片加入廣告這問題,相信還有一大段時間讓YouTube (及其他同類服務供應商)進行Trial and Error,但當中也要小心進行,因為現在轉會十分容易,一旦流失用戶,就可能連廣告的潛質也相繼溜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