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ezone:BSP選擇有學問

這是刊登於ezone 449期的Net Column。本來的題目是「BSP生態學」之類,想說的是不同BSP的文化。觀點絕對主觀。

ezone NET:COLUMN BSP平台選擇有學問

你會如何選擇Blog Service Provider呢?有些人會比較不同的功能;有些人會見朋友揀那個,然自己就跟著上去玩。亦有一些是被大品牌吸引,便加入了某某品牌的大家庭。

其實原來當我們看仔細一點,每家BSP也有其個性,或者說是文化。有些是由服務塑造出用戶群的文化,也有一些是因用戶串連而帶出其獨特個性。這種的互動十分有趣,因為這大概會一直強化BSP的個性。因此我想談談幾家在港算是主流的BSP,包括Y! Blog,MySinaBlog與Windows Live Spaces。

不如由最地道的MySinaBlog講起。MySinaBlog由早期開始,已經吸引了一些寫手Blogger參加。物以類聚,當有一些寫手加入之後,其他寫手,甚至是寫手朋友也就相繼加入。在這些寫手中,有不少是早期開始寫Blog的Blogger,這大大MySinaBlog上的內容質素、覆蓋層面。而且大家亦可藉著彼此交流,令Blog上文章的可觀性提高。事實上,這種交流不單提高文章水準,就連留言都很有可觀性,就如延伸了文章的生命一樣。

此外,MySinaBlog的社群感覺也是十分強的,比如早前他們出版《Why We Blog》時,這些寫手級的Blogger都相繼撐場,輪流出Post支持。而且亦有不少MySinaBlog的Blogger經常在自己的文章中重申自己是MySinaBlog的人云云。對於Marketing來說,這種Customer Stickiness的確厲害。用戶這麼「纏身」也不無理由的,因為MySinaBlog也頗為積極搞社群工作。例如他們有個每月聚會,一方面讓用戶對某方面的題目了解更多,同時又可以認識其他Blogger。

雖然MySinaBlog有這些好處,但最多人用,大概是Y! Blog吧。Yahoo!在每個地方的Blog服務策略也不同,比如說在日、韓,他們均有一套頗多功能的Blog系統。至於香港,則與台灣差不多共用一套系統。

大概大多數的Y! Blog用戶都是「慕名而至」,加入Y! Blog的服務,因為在這裡的確很多明星,甚至娛樂新聞主播起壇。為要與偶像留言,所以就要起一個Blog(但又可能從不Update)。這種名氣對這個社群帶來了大量人流,也加入了很多用戶。

Y! Blog的人際關係也是夠親切的,他們每遇時節,都會「登門造訪」,送上問候。有時他們的留言也只是問候一下,又或者是留個「到此一遊」之字。至於內容嘛,Y! Blog有不少談情說愛的Blogger,而在印象中似乎比其餘兩個BSP多點人說性。

Windows Live Spaces可能是最獨特的,因為這服務予人的感覺不單是Blog,更是一個Trusted Social Network。基於Windows Live Spaces與Windows Live Messenger緊密連繫一起,當你的Spaces更新了,Messenger就會通知你朋友,讓他們上去閱讀。大概因為這個緣故,所以當中很多內容都是生活大小事為主。

幾家主流BSP各有不同文化與生態,大概互相之間可見的競爭也因其差異而變少。選擇BSP,除了看功能外,其實也可看看自己的個性是否適合「當地的文化」。


0 thoughts on “ezone:BSP選擇有學問

  1. re: 逸,也可能因為一個人在那裡,他的朋友也在那裡。而朋友大多有共同興趣,於是便形成「物以類聚」的情況。

    「物以類聚」是因還是果真的很難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