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one
本文刊於第466期ezone。寫這篇文章是有感當自己埋首工作時,見到凱洛與工頭帶著Twitter在國內遊玩,甚是過癮。不過ezone刊出時的標題,又好似不太到題,雖然我自己起的那個也不太好。
以下是我自己交稿時的原文:
Twitter,從Blog走進微型Blog
看得多其他人在Blog上記載旅遊的行程及見聞,於是今年三月時到台北遊玩四日三夜時,都帶備Notebook。結果,每天晚上吃過晚飯、逛過夜市,到過誠品「朝聖」之後,我都會乖乖的坐在Notebook之前執相及寫Blog。雖然每晚所寫的,都是短短一篇,但都是記錄了該次旅行每天的重點。
事實上,我為了每晚都能寫Blog,在選酒店時,也指定要一家有免費Wi-Fi的。
這兩個星期,台北的Blogger凱洛與工頭堅到國內遊覽,並與國內的Blogger們會面。他們都在這個旅程中,一邊遊玩,一邊記錄行蹤與旅程,不過他們卻不是寫Blog,而是使用Twitter發訊。
其實早兩個月已經在ezone介紹過Twitter這東西,當時我以一個純粹玩具的角度去介紹它。但其實Twitter也可以是一種Micro- Blogging工具。甚麼是Micro-blogging呢?其實就是以簡單的訊息來寫Blog,每段Blog「文章」都是簡單而短少的,讓人很易閱讀。正因為Twitter是與手機短訊結連,我們可以直接發短訊到手機發廣播訊息到Twitter,亦因為這個緣故,Twitter亦限制訊息的字數,用以配合我們慣用的SMS,在手機上收發訊息。另一方面,Twitter又可連接Google Talk (或香港唔多人用的AIM),所以在電腦前的用戶就可以透過這些IM軟件來閱讀,以及發佈訊息。
凱洛與工頭堅他們就是以這種方法,一邊行,一邊就透過手機發訊息到Twitter。這種形式的確又比在Blog上寫遊記更加有趣,因為只要他們的朋友啟動了Google Talk,或在瀏覽器打開Twitter網頁,甚至利用手機,都可以收到他們行程的Update。他們去了那些地方,吃過甚麼,見了那些人,都可透過 Twitter這種Micro-blogging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對比自己寫旅遊Blog以及凱洛他們透過Twitter分享旅遊感想,的確十分有趣。每晚在Blog上更新的遊記文章,其實都已經將旅遊者與朋友/讀者的距離大大縮短了,因為大家每晚都可以追蹤旅遊者每天的行程;但Twitter這種Micro-blogging的形式,卻比起寫Blog更生動。對於像我這類「Twitter遊記」的讀者來說,閱讀這些訊息,就有如跟著旅遊者親身遊覽。最有趣的是,當旅遊者一邊講述自己的遊蹤,朋友們也可以一邊回應。比如說,如果我當日到台北是有Twitter這東西的話,如果我找不到路線,又或者決定不到食甚麼的話,那就只需發一個訊息出去,有意見的朋友便可以立即幫到我。
這種比Blog更互動的Micro-blog,顯然不是Blog的代替品,但明顯它有其優勢,就是夠簡單。另外,工頭堅在他自己的Blog上也有這樣的評語:
它把最原始的紀錄﹝log﹞功能分裂出去、脫胎換骨,變成一種更簡易的全面滲透模式出現。今後,透過手機、透過MSN、透過Gtalk,透過更多的行動工具,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微型部落格ing」。
試想想,如果未來一次電腦展或電腦節,ezone的記者以Twitter一直Update會場最新情況,還久不久Upload一些相片到ezone的網站讓大家分享,那就一定十分有趣,因為讀者一方面可以追看記者的介紹,同時又可以回應記者。
不過國內與台灣做到這樣報導的可能性較高,因為他們服務可以將本地的SMS服務連接Twitter,但香港呢,就要發長途短訊,成本也的確太高吧。
(筆者按:Twitter當然適合用在報告大型Event啦,因為它開始大紅大紫就在一個叫SXSW Conference,大家一起用Twitter做Micro-blogging嘛)
參考文章:部落格已死?部落格進化?
0 thoughts on “e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