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one
大概是我用/玩字的技巧(尤其是英文)未到家,所以編輯問我所起的題「Be FON of me!」點解。其實我是想取「be fond of me」的意思,叫人們「喜歡我」。而當中的「我」,就是文中介紹的FON。
記得當說要安裝FON Router時,就承諾了友人,用得開心,喜歡這東西的話就要推介。初頭想在Blog上推介,但及後想想,ezone的影響力應該更大,況且Net Column的文章可以在出版後一星期在此轉載,於是為第511期ezone Net Column寫了這文。
以下就是我寄給編輯大人的原文:
近日終於下了決定,買了一台Notebook。相較上一台Notebook,這新玩具除了更加細小之外,就是有了Wi-Fi無線上網的功能。有了Wi- Fi Notebook,當然就想在家中架設無線網絡,而當下要買的,就是Router了。於是我就在Twitter問一眾朋友,買甚麼Router好,但出乎意料之外,他們沒有建議Linksys之類的品牌,卻建議我使用一款叫FON的Router。
FON 嘛,其實在自己主持的電台節目上都談過。只是那時沒有具備無線網絡的硬件,於是沒有理會。FON其實是個很「2.0」的概念。當你安裝了一個FON Router時,它就會把你的寬頻分享出去,讓其他FON用戶可以使用。而當FON的用戶去到其他FON的熱點,那又可以使用那些免費的Wi-Fi服務。那麼大家最關心的,就是FON這個網絡的覆蓋如何呢?如果我分享了自己的寬頻出去,卻找不到地方讓你分享人家的,那就有欠公平吧。但相反,若果走到街上有很多熱點,讓我們連線的話,那就十分方便,而且節省不少使用流動裝置上網的費用了。
一看FON Maps,的確十分壯觀,密密麻麻的。不過要留意,有些熱點是我們都用不到的,例如住30樓的何先生、18樓的施小姐,又或者22樓的夏太太。雖然他們都分享了自己的寬頻,但因為他們所住的地點,只有到訪他們的親友可以使用其FON連線。但在FON Maps中所列出有FON網絡的食市/咖啡店也不算少。至少我試過去幾家老麥,以及我家附近的星巴克也可以上網,那就在遇上朋友遲到,也不用太過愁,只要潛逃入老麥,或星巴克,那就可以打發一點時間,或者可以做一點工作。
不過對於我來說,其實最緊要的,還是我見到在FON Maps中,台北市以及某些國內的地區也有一些FON的熱點。換言之,我帶著自己的Notebook進入到這些店子坐下,享受食物之餘,也可以順道上網漫遊、寫旅遊的Live Blog、玩Twitter、使用Gtalk或Windows Live Messenger與朋友聯絡,甚至可以使用Web2SMS的服務向家人報平安等等。
其實政府想建立一個Wi-Fi Everywhere的香港,除了夥拍一些ISP之外,不如同時想想找FON來合作,那麼不更能充分發揮Wi-Fi的好處嗎?
P.S. 其實我把提交了一篇介紹FON的文章到政府的Youth Portal,如果沒有被打回頭的話,遲點會刊登出來的。
現在 FON 在我的應用層只是在好幾間的 coffee shop 用到.
其他地方全都是用手機的 GPRS 上網
即或找到其他的 FON Pt, 多半都是不能連線的.
暫時離普及還差很遠.
我相信Fon分享是有點違反ISP的Terms,太普及就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