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ezone

ezone NetColumn:撞擊腦火花

未曾參加過台灣一眾網絡達人的「Punch Party」,但覺其概念有趣,於是就東找西找資料,把它介紹給香港ezone雜誌的讀者。這文章刊於ezone第516期的Net Column。有錯有漏的話,請台灣的Blogger們多多指點。

我原來的標題叫「Punch Party重搥出擊!」,但編輯卻找來另一個「撞擊腦火花」。以下便是我的原稿:

寫Blog多年來,不只認識了一些香港本土的Blogger,其實也認識了一些國內及台灣的Blogger。其實許多時,我的確可以由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新的技術或社群文化。最近留意到的一件在台灣玩得頗為盛行的,叫做「Punch Party」。

Punch Party是甚麼?當然就不是一場搏擊大會,不會有拳來腳往,但卻是讓參與Party的演講者,把自己覺得最Punchy的東西重重的向其他與會者「推銷」。根據其中一個搞手凱洛的Blog所記載:「Punch這個詞,原意就是為了要讓大家在這個輕鬆聚會中撞擊出新的創意火花,而訂定的。」

可能你會問,這又有甚麼難度?這又有甚麼特別?

原來Punch Party的每位演講者都要依從一個特別的玩法,他們稱為「20-20制」。甚麼是「20-20」呢?原來每位上台的講者都要準備一份20頁的 Presentation,而只可以用20秒來介紹每頁的內容。換言之,每人有400秒的時間(不足7分鐘)發表自己的主題。分享結束後,就是一個自由交流討論(及搏擊 XDDD)的時間,好讓大家把講者帶來的話題帶到一個更深入的層次。

據台灣的朋友稱,其實這個構思或多或少也是來自Bar Camp,提供一個公開的平台,鼓勵個人自發性的分享的及討論。

由上年12月2日開始的「初回Punch Party」,到今年6月21日最近一回,已經舉辦了五次這樣的派對。當中參與過的演講嘉賓不但有一些當地知名/資深的Blogger,如Vista、工頭堅、Alice及史丹利等,也有一些是台灣網絡創業者或網絡企業的頭目,所以當中所覆蓋過的話題,真的是五花八門。不過最有趣的是,在「第二回 PUNCH PARTY」,不單有台灣人,更有國內Blog及網絡介的代表Isaac Mao毛向輝。在這個平台上,來了一次兩岸交流,也夠特別吧。

Punch Party不單在活動方面做得有聲有色,吸引不少網絡達人參加,就是在網上也做得夠立體的。他們利用Micro-blog服務Twitter來發放公告,讓參加者很易便能獲出消息。即使沒有份參加的朋友如我,只要Follow @punchparty,或到Twitter.com/punchparty,也可以見到留意到其最新的消息。

「單看會前的消息其實只會令自己更加心癢,而且我們都身在香港,根本就沒有份兒參加!」

我是明白你們的抱怨的。如果不關大家事,介紹給大家有何用呢?其實大家也是可以參加的,而且不需要遠道重洋的去台灣。只要安坐電腦前,留意Twitter,也可以收到會場最新的文字報告。情況正像我們沒有特定的收費電視,又想知道球賽的進度時,就只有跑上Soccernet看文字報導。不過,如果文字報告不能滿足你,其實你也可以到Punch Party的「官方」Y!Live,觀看視頻直播。

暫時第六回的Punch Party還未知何時舉行,但大家也可以到Flickr看看前五回的精彩照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