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網絡上的廣告計劃
兩年前我曾經為經濟日報Career Times的附屬刊物寫過一些有關網絡的市場推廣及廣告策略的文章。現時再看,文章內容雖未至過時,但已經不是甚麼新東西。以往我們喜歡談SEO,但現在要Optimize的卻是我的Social Network Profile。由此可知,現在的廣告戰場已經延伸至Social Media當中。
上星期中參加了一個由Microsoft舉辦的「Social Advertising」的研討會。既然說是Social Advertising,所討論的就是傳統網上廣告媒體,與利用社交網絡來執行的廣告計劃的分別。
Social 這個未一早已經滲入了每一項網上服務,例如Social Bookmark、Social Video、Social Purchase等。總之就是讓用戶參與的網上服務。而Social Advertising也是一種網上參與的網上計劃。研討會所邀請的講者多是從事與廣告有關的工作,其中更提出幾個有趣的廣告案例。
例如百事可樂就在國內搞了一個活動(應該是這個活動),讓網民提交相片。然後在投票勝出者,其相片便會出現在百事可樂的罐上。結果吸引了250萬人提交相片,以及1億以上的投票。當然,可能你會懷疑投票有沒有作弊的問題。但在網民提交相片之後,他們都十分熱烈的在自己的網站或Blog上宣傳自己,以至這活動的
越來越熱烈,而網絡的Viral效應也發揮得很好。
另一個很多人都認識,透過社交網絡進行的廣告活動,就是麥當奴的Hello Kitty Messenger Bot專案。雖然有人指這個MSN Bot不太聰明,但似乎都已經掀起了不少討論,也成為了近期除奧運之外,其中一項焦點。當Speaker談及如何拿取特別設計的Hello Kitty Emoticon時,席上更有不少與會者感到相當興奮。
不過我更感興趣的就是吸引到廣告公司設計Hello Kitty Messenger Bot的一項宣傳活動。原來在Hello Kitty Messenger Bot面世之前,有廣告公司向同行寄出了多Set偵探遊戲的Folder,當中有資料讓廣告公司的從業員透過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一個虛擬角色來玩查案遊戲。聽說這偵探遊戲發送到各大廣告公司之後的一段短時間,就有廣告公司為麥當奴設計Hello Kitty Bot的構思。
其實席間還聽了很多案例,也是夠有趣的。眾多案例其實都是強調Social Network的特色,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再透過Viral的力量來把事情造大。
不過每個地方的社交網絡力量也有不同,當然就是因當地的人參與Social Network的投入程度而異。而香港卻不是一個很高的地方。據席間Wave 3 (我希望沒有記錯)的Speaker交代的一些研究數字,香港在上載相片與影片,以及使用RSS等項目,都是落後於中國大陸以及台灣的。而且香港參與Social Network的人數亦遠比大陸與台灣少。對網絡如此冷淡,也令我覺得香港人認用互聯網及相關文化,總比國內與台灣落後一段距離。
但這也不代表香港難以進行以Social Network作為基礎的推廣活動。當然,可能在接觸人數的效力方面,在香港做一定不及中國與台灣,但面對這一小群人(也有約100萬人),也是較易找對特性,例如這些人多喜歡嚐試新東西以及對科技不抗拒等。這樣做起推廣來,就是有更準確的Target。
會後有機會與其中一個講者(亦是小Jan的老友) Rudi聊了一會。他從事一些Interactive / New Media Advertising的工作。他稱現在很多公司都想參與Social Advertising,但他們多以為出了錢就是,但其實如果公司自己不親身參與,那就更難令本來夠被動的香港人進入你的Social計劃。這也正是MSN的講者William所說,當執行一個Social Advertising計劃,既要為用戶構造一個價值,再參與當中的對話,從而利用Social Platform的能力,把自己的訊息傳出去。
相關文章:
用 Blog 作 Marketing 工具
寫得真好!
Hello Kitty的確開了先例,據悉已有廣告及公關公司想跟住做。
香港現狀係慢,但我覺得,只要覺得真正「有用」,我們還是會很快用上手的。
這個研討會我也有參與。 文中談到的 “wave 3” 是 Universal McCann (一間 media agency)分享的調查。
謝Alex
我take notes還是慢,抄資料有時也趕不上
我覺得個研討會都幾吸引~
下次有類似o既event, 請叫埋我~ 🙂
另, 謝你的報道, 不過我仲想知多d,
下次見面時, 你講多d 俾我聽o丫~ 🙂
真的吸引, Jan 我都想請你引薦一下,
對我的小平台好像很幫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