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追著工頭堅走
早前在Microsoft的Social Advertising Seminar中,講者之一的Rudi拿我來開玩笑,說席中有一個Celebirty Blogger叫「Jansen」。說Celebrity,只是一些在Blogosphere中較多人認識,或其 Blog較多人閱讀的Blogger。但在香港得到「Celebrity Blogger」這類「雅號」又有甚麼用呢?
碰巧這兩天看過台灣綜藝節目《康熙來了》,當中邀請了台灣的幾個當紅Blogger與一些明星Blogger談寫Blog的風氣云云。這些當紅的Blogger包括了很多香港Blogger都熟悉的工頭堅,還有女王與貴婦奈奈。看過之後,與Sidekick聊節目內容。大家都羨慕著這些台灣的 Blogger。因為他們的Blog的確為他們帶來了不少東西,例如有手機生產商在他們的Blog賣Advertorial,又有些台灣的Blogger 可以靠Adsense維生(是維生,而不是我這種只可以用來交手機或水電費的那種)。
香港的環境不能與美國等地方或全球知名的Blogger Scoble比較,其影響力當然不能同日而語。而香港的Blogger圈子生態,與台灣的,真的有點差落。
香港呢,在Blogger的PR工作做得較為領先的,不得不提Google,因為他們已經搞了好幾次的Blogger聚會,而且最近兩次的,規模可比記者會。說起記者會,其實Google以至近期搞了Blogger聚會的聯想,都會將Blogger聚會與記者會同日進行,而格式亦十分相似。而可能連期望也相同,就是希望前來參與的Blogger在自己的媒體上報導這些聚會,以及當中介紹的產品或服務。
另外,近期Starbucks又透過公關公司向部份Blogger送了兩Pack (24支) Frappuccino試飲,再邀請我們上參與他們一個創作活動。(遲一點再撰文談談這活動)
我與Sidekick說笑,雖然不是手機,但有星巴克的美味飲品,也算是走近工頭堅等台灣的知名Blogger一大步。距離有廣告公司找我們在自己的Blog寫Advertorial的指望又近了一點。
以下就是我所說那一集的《康熙來了》
Advertorial固然好。
但更好是有廣告商贊助博客內容,我們依然可以批評廣告商的不是和讚揚他們的進步。
=)
沒想到偶而上一次康熙來了,竟引發Jan的感慨,真是罪過(笑)
嚴格來說,台灣的blogger能夠真正有一些主流媒體的關注或者大眾知名度,多半是因為出書、而且確實成為暢銷作家(例如女王、史丹利),才有可能的;至於我,只是名聲響亮,實則無啥部落客經濟可言,上節目只是為了看美眉罷啦。
或者還有一點可以說的:台灣有一個流量驚人的BSP(無名小站)在做部落客經濟的後盾,無名小站號稱每天click數上億,比較紅的彎彎、艾瑪、女王…等,每天可以分到數萬雙甚至十數萬雙的eyeball,的確也已經有成為廣告平台的規模。
一些補充,提供參考。
每天可以分到數萬雙甚至十數萬雙的eyeball
<-哇塞!
顧著看康熙,錯過了e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