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談Blogger公關聚會

近這大半年,已經有好些公司與Blogger接洽,或是試產品,或是搞Blogger聚會。從其他的Blogger口中也得知,還有另一些公司想邀約Blogger們,介紹他們的產品或服務,或請Blogger們為他們提供意見云云。

可以料到,在未來幾個月,公關們也會繼續找我們來搞聚會,邀請我們見他們的客戶。所以這次就想談談Blogger聚會的經驗。算是歸納幾次聚會的感受也好,或當是與公關們分享本港Blogger對這些聚會的看法也好吧。(我所接觸的公關公司,多是為IT客戶服務的)

事實上,搞記者會是很多公關們的拿手好戲。可是不少公關都說,近年邀請記者參與記者會的難道越來越高。一場記者會有20人已經算不錯。與他們聊天時,會有一個疑問,記者會與Blogger聚會有多遠的距離呢?

就Google與聯想所搞的聚會,其實不就是把記者會的內容搬到Blogger聚會嗎?當中會有些不同,但我猜其中差異也不算太多。兩者相似的原因,當然就是成本問題。要為Blogger專門打造一個很不同的Blogger聚會,成本高昂,而且回報未明,這樣做的確是很不合理的。

雖然把Blogger聚會做得似記者會,但觀乎大家在聚會之後,多是感到滿意的。至少大家對兩家公司的誠意感到滿意吧。如果形式可以做得再輕鬆及Informal一點,那就更好。就如Google Maps那一次,既有Google的工程師們介紹產品,同時又有貌似西餐,實質是川菜的美膳招呼,一邊吃,一邊談,那就容易談得多。

不過Google似乎也有些聚會是專為Blogger而設的,甚至某些場合只約幾個Blogger來聊天。當然這樣的情況,對於大部份的公司是不易接受的。

至於內容方面,雖然聯絡我的多是與IT有關的產品及服務,但所邀請來的人其實也未必一定要是Tech Blog的Blogger。畢竟在香港做單純Tech Blog的人不太多,但在自己的Blog既寫個人感受、行街購物、電影電視之餘,同時又會談IT產品服務的,也應該邀請──只要內容不是太艱澀(如甚麼Virtualization或者Database Server之類),那就可以了。

當然,搞聚會也要有合理期望。邀請了Blogger來,當然希望他們會寫文介紹。首先,未必每個Blogger在會後一定會寫(我至今仍未寫聯想那次聚會的文章),而且即使寫也不易於像報刊般易於衡量結果。報刊嘛,你知道他們每天/周賣多少。Blogger,當然其「暢銷程度」不會及報刊,但他們有一定影響力,那是公關或公司們不易發掘的。比如我只寫了一篇介紹Starbucks Frappuccino的文章,但在Microblog卻一直都提著自己何時飲,如何飲;又例如我未寫聯想S9/S10 Netbook聚會的文章,卻已經把當日的相片Upload到Facebook,讓人看到那些俊男美女Model(其實我拍的多是美女,因為俊男與我何干?)帶著S9/S10的樣子。我們相信這些Viral Media,威力不比傳統傳媒遜色太多。不用說巴士阿叔,就是近兩天陳克勤先生在網上「大紅大紫」的情況也讓大家略懂一二吧。

還有最後一點,其實我們是有一個HK Bloggers Group,讓Blogger們聊天或約活動的。

匆匆的寫,可能還有許多點未談,如果還想起其他的重點,那就日後另起新文章來再談吧。

相關文章:
Starbucks Blog潮
社會網絡上的廣告計劃
我們都在追著工頭堅走

0 thoughts on “談Blogger公關聚會

  1. 實在是啊,香港以blogging作主要職業實在艱難,在寫作的同時也必須兼顧日常的生活和正職副業等等,未能即時寫作報導,實在是不得已。

    我也未寫好我的Lenovo文章啊~囧rz(如果我有星冰樂,應該會較快交文的,哈)

  2. 我咁樣講唔好見怪:我只係覺得哩個係禮貌問題,人家請食飯,或者俾著數,咁你去得就要預「做野」,如果唔係咪唔好去囉。同埋去得就要專重大會,臨last先去影合照而之前乜野都無做無參與,哩種就真正係抽水行為。

    最慘係,代公關公司organize哩啲對blogger好既活動係會俾人吋傢,真係心都淡。

  3. 其實有心的bloggers較似知The Tipping Point一書所說的意見提供者,他們在個別的小社群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們不知道這些意見提供者何時能觸發熱潮,但對於公關公司來說,少許投資可能有無限大回報,值得一試。

    上次Lenovo聚會回來寫了兩篇,對大會安排和s9/s10本身有彈有讚,不過不知道彈的部份會不會不合公關公司的胃口,以後冇我份了。

  4. Hihi, 你講得無錯, 我都做公關, bloggers 對我哋嚟講, 的確越嚟越重要. 不過,相對台灣和大陸, 香港好似仲係啱啱開始.

  5. 我都未寫好,真係失禮。

    我就咁睇:唔只公關公司同主辦機構會患得患失,我地都有憂慮 — 讚會有人話你賣廣告、彈會驚冇人再揾你,中立就會好似冇立場。

    另外,我覺得公關、主辦都好,最初期嘅期望要降低啲,你唔識我地,我地又唔識你,一開始就期望極正面回應係不切實際嘅。好似Google咁,由 prominent players開始,進一歩擴大至十多人嘅規模,有效就再進一歩擴大接觸面。咁樣,成本會較低,有成效先升級、重可以建立期待感(唔想寫英文,我想講嘅係 build up expectatio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