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oogle
Google Blog Search改版後,就與Google News的介面十分相似。事實上將Blog Search與News Search連在一起的,Google並不是始作俑者。Yahoo!在05年底推出過Blog Search,也是結合在News Search之內。不過最後不知何解,Yahoo!終止了Blog Search的服務,但我總覺得Blog與News,本來就是平質十分相同的東西。或許因為這個緣故,在Google News Search的搜尋結果中,也會出現Google Blogoscoped、Search Engine Roundtable或Search Engine Land等知名的Blog。
這一年半載,香港也有公關/廠商朋友邀請Blogger聽他們發佈新產品/服務,這是我已經在早前談過了的現象。他們將記者會「一稿兩投」,讓記者與Blogger一起見證他們的新產品/服務。大概從公關/企業的心態來看,Blogger是記者以外的一種傳媒人。記者是傳統的傳媒,有其對大眾的影響力;但Blogger是新興傳媒,其影響力是針對獨特的小眾。
對於Blogger近日「登上大雅之堂」,在Hong Kong Blogger Group就有討論「Blogger, 網台主持去記者會又食又拎」。事緣有朋友在網絡暴民的Blog Post上留了這樣的言論:
唔止 blogger 啦,現在好多人自己攪個網台出來,做過下主持就當自己係記者,去記者會又食又拎,情況都係差不多……
於是Jonathan就發起了這項討論。當中談到去了這些「Blogger招待會」之後,大家交不交功課的問題。我個人頗為同意小奧的看法:
我不覺得有問題,公關就係咁。請得你去,就預左筆錢,請得你去,就覺得你值得請,理鬼你咩身份。又食又拎,一般宴會一定係架啦,要講到咁難聽,冇法。貪唔貪好個人,何足掛齒
老實說,也不是每個到記者會的記者都會交功課。在某些極端的例子,記者到場可能是為了幫「公關老友」撐場,因為那些記者會不多人參與。即使不是這麼極端的例子,記者們也未必照單全收,甚至會考慮是否出稿,可能因為內容不夠吸引,又可能因為那個星期/那天的稿量太多,要忍痛割愛。當然,有時出不出一份稿也會因為某記者與某公關的關係好,夠朋友。畢竟「親疏有別」不是政府的專利。
這情況也在Blogger身上發生。不少Blogger參加了招待會,也會寫一篇稿談談席中的感受,也有些Blogger(包括我)會依書直說,把招待會內的情況說一遍。這樣的稿,公關朋友當然不會介意,但可能也是「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也不少」。但對於他們來說,一篇詳盡及精闢的分析來得更加重要,因為能影響讀者/用戶的購物習慣或使用行為嘛。至於能不能寫出好的分析文章,那就要視乎每個Blogger對不同產品/服務及整個市場的認識,以及他們執筆的功力了。但要寫這類文章,又不是一時三刻就可以完成。而大部份Blogger都有工作,所以真的不易。最後就出現沒有功課交的情況。我覺得Blogger對於這些交不交功課的問題,不用太過介懷。自己是不是又食又拎,其實不單是自己知,對方都知。如果是長期「認真地」又食又拎,那麼對於自己的「受歡迎程度」,甚至漸漸消失在被邀請的圈子。
公關/企業與Blogger建立關係都是起步階段。能不能維持長久,我覺得未必在於個別Blogger (如我)又食又拎。反而是這個圈子能否建立公信力,吸引更多眼球,影響更多讀者,才是重點。雖然公關們與我們這班Blogger很友善,但長遠來說,Blogger的「利用價值」才是重要的一環。如果我們有人的影響力能像Google Blogoscope或Search Engine Land之類的Blog,能被Google News納入搜尋的索引,那即使去十次招待會但只寫六、七篇介紹,也不會是很大的問題了。
又食又拎 是什么意思?哈哈,学紧白话中。
blogger 個朵會臭而newspaper , news site , mag, 唔會
講得出”又食又拎”的人好明顯本人未去過記招,甚至未比人邀請過。
(如唔計某類名貴商品展會,如名車、鑽飾)
記者會最驟忌是”人少”。開show之前公關打晒電話叫所有人到,目的就是要撐場,禮物食物唔怕你食你拎,最好食清”才羅”清。個場夠爆,外間回響夠大,那記招就是成功,公關交到差,老板(出錢人)開心,三贏。
點解我知?因為這個遊戲中的三瓣人我都做過:記者、Blogger、公關。只有老板未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