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衝擊Web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Microsoft向前發展最大的障礙,正是他們雄霸全球的軟件事業。的確,談軟件種類之廣泛,或市場佔有率之絕對性,Microsoft都站在領導位置。不過,現在的世界都走向Internet。市場上已經有不少成熟的Web Application。
試想想,Microsoft有自己的軟件,他們又怎會造一個同樣的Web Application呢?製作一個Web Application來打自己的軟件嗎?這幾個星期,Microsoft就把Movie Maker推了入Windows Live的大家庭。但在另一方面,Google就不斷在YouTube加入剪片及編輯的功能。軟件與Web Application,就是這樣兩條不同的路。
正因這些前設,當Microsoft宣佈會推出Web版的Microsoft Office時,我就覺得有點驚訝。
其實早前已經有人向我說過Microsoft會出Web版Office,但那時我只以為是指在其品牌下的另一產品Office Live Workspace。老實說,一如ReadWriteWeb所說,Microsoft也真的令人混淆,因為他們除了有Office Live Workspace,還有一個叫Office Online,就是一個Microsoft Office的網上資源中心。但這種品牌名稱混淆的問題都已經不只一次了。Windows Live Hotmail、Windows Live Mail反來覆去的那段時間,同樣是叫人摸不著頭腦的。
現在Microsoft Office現在仍有絕對的市場優勢,所以趁著這種優勢,把用戶帶過自己的Web Office平台就是最好不過。但又不過,有軟件把用戶帶來這個Web版的Microsoft Office也未必一定有很大勝算。為何?因為Microsoft又打算用這個機會來推他們的Silverlight (就如早前介紹過的Windows Live Video Messages)。這又是一個逆潮流而行的方向。我曾聽過即使在香港Silverlight的Download Rate也很高。我真的搞不清楚這熟真熟假。但現在Google與Zoho兩大Web Office服務都用Ajax的方法,但Microsoft用Silverlight。那真要看軟件版Office的牽引力會否全面克服了我們安裝Silverlight的抗拒性了。
其實追溯歷史,Microsoft也不是第一次試圖將Office的功能放上網。好像在Office 2000之時(還是Office XP呢?),Microsoft已經在Office加入了Web Component的功能。其Save as Web的功能,還我們把Microsoft Excel Spreadsheet儲存成為一個互動的Spreadsheet網頁。我們用瀏覽器就可以編輯當中的內容了。當時來說,的確是很突破性的東西。不過要使用這個功能,自己的電腦必須要安裝Microsoft Office,因為安裝了你的電腦才有那幾個Web Component的檔案來執行這網頁上的互動功能。最後,這個功能似乎都不太普及,雖然Microsoft Office本來已經很普及。(既然有安裝Office,為何不可以打開Microsoft Excel,而要用Web Component在網頁搞呢?)
說起這個Web Component的故事,其實是想說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構思,但不好的Implementation,又或者加了些無謂的門檻,那就可能會敗了事情。
還有件事是很值得談論的。Web版的Microsoft Office將會是一個Lightweight版的Microsoft Office。這好像是最自然不過的事。在一封Steve Ballmer給客戶的Email中,他談Software Plus Service的營銷模式。當中說:
The richness of these experiences will only increase as multicore processors expand the computing capabilities…
而Techcrunch的演繹就是:
Client software is needed, he argues,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hardware on devices. Multicore processors and new programming languages will expand computing capabilities…
我同意這種演繹。雖然開發Web版Office,但似乎這是重申Software Client的重要性。不過對我來說,現時Microsoft Office (甚至很多的Microsoft軟件)已經提供了很Rich,而且是太過Rich的Experience (前段其實是說透過Web Browser連接到其他Device的Rich Experience)。而且就算是要讓PC連接到Web或流動裝置等,其實我不一定要靠「multicore processors expand the computing capabilities」。就如大家現在使用其他Web Office並不需要一台很勁的電腦,大概因為人家不用你安裝甚麼Silverlight之類的東西,
這也正反映了Microsoft這家傳統的軟件公司與Google這種以Web為本的公司之分別吧。Google Office也有Online與Offline的分別,但Online的功能卻比Offline多,而且也不用甚麼「full advantage of the hardware on devices」。
這個對比不其然令我想起Outlook與Gmail。這兩年,真的聽了不少朋友說忍不住Outlook而轉會至Gmail (或其他Web Mail),卻鮮有人是放棄Web Mail而投Outlook懷抱。
延伸閱讀:
趕上雲端尾班車 (案內人隨筆)
相關文章:
Gmail + Google Docs,切合流動工作需要
Jan兄,
剛剛睇Techcrunch,見到Ray Ozzie對於所有Web Office(不管是Google Docs還是Editgrid)的counter-spin是:
Should we race to the finish line and have something that was complementary with the base Office or should we do it in a way that guarantees compatibility so that we could implement things and have the same back end so that the same file formats would be … it would have their full richness and so on?
Microsoft繼續堅持以「compatibility」作為賣點,HE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