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新浪微博一週年
早兩天讀到這報導:「CNZZ web2.0半年報:微博訪客增43.2%」,當中也有些有趣的數字可供分享的:
截至6月底,國內有中文微博36家,比年初增長了111.8%,訪客數量達到了4759萬,比1月初增長了43.2%,這其中每天訪問3次以上的活躍訪客數達到了1928萬,比年初增長了63.8%,活躍訪客比達到了40.5%。
另外,談到內容方面,報告也指出熱門的話題,其實聚合了大部份人的注意力,而且去到了一面倒的局面:
微博網站的訪客對熱門信息的集中度非常高,在上半年,最熱門的話題吸引了97.5%的微博訪客瀏覽,不過一般只有最熱門的話題能夠吸引大量訪客,排名2、3的話題吸引的訪客量有著急劇下降。
讀到這報告,適逢新浪微博的一週年慶典。這大半年來,看著新浪微博起飛,越來越多人玩,有理由相信剛才文中提及的40+%,有很大部份是由新浪「貢獻」的。
每次談新浪微博,不期然就聯想起海港城。一來是海港城的Karen大力推薦我玩這玩意。同時,也因為海港城把這微博風氣帶入香港演藝圈,從而吸引了不少人(尤其是Fans們的眼球),令這微博的動力發展得這麼迅速。所以,新浪選擇在海港城慶祝他們微博服務一週年,也不無道理。
有明星,就有人氣,Twitter也有過這情況,但是這一殺的時間實在太短。追星的人在Twitter追了一會,就不怎活躍。而可能新浪那邊可能較多明星藝人,因而就維持得較長時間。但新浪要維持這微博的氣勢,就必須要從追星的人群發展開去。CNZZ說得有道理:
從國外的經驗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微博使用者都是信息的被動 接受者而不是主動的發布者,因此對於微博網站來講,目前競爭的重點在於吸引信息主動發佈者,特別是名人微博使用者。在這種競爭中,中小網站在與網絡巨頭們 的競爭中將處於不利位置。
明星把新浪微博搞得火紅之後,就要有製作有質量內容的用家,才可以把現在的上升趨勢維持下去。畢竟Web 2.0的服務都是互動的服務,上面要有對話才成事。
相關文章:
三個不要同步Twitter與微博的理由
微博與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