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怕Google+怕得要死
Facebook早前三日一小變,兩周一大變,變到大家都頭暈。雖然大家每天都在鬧Facebook,但他們卻未停改動介面與功能。無他,因為他們被Google+迫得很緊。一年前,我在這欄目說,Facebook成了Google最大敵人。但一年之後,情況大逆轉,這就是互聯網。
資歷較厚的Facebook用家都應該記得,最初Facebook強調的是Application。當時大家都在Facebook試玩不同的App,例如我可以用Del.icio.us的Facebook App,把自己Bookmark了的網址在Facebook跟朋友分享。不過當Twitter成了他們一個很大的威脅時,他們就學Twitter,以Status取代Application,成了整個Facebook架構的核心。而介面也完全Twitter化。當時有傳Facebook的確洽談過收購Twitter,但最後沒有成功,所以就「汲取」了其精華。
這一回到Google挑戰社交媒體大王Facebook,當然Facebook不會洽談收購,但仍舊使出其「參考」精神,接二連三的把Google+的功能學過來。這其實無可厚非,但Facebook學到一個地步,就連自己的本質都踢走,那就是問題。
這方面最差的例子,就是其Subscription功能。Facebook的意義本來就在「朋友」。你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你的朋友。你看我的旅行相片,我讀你的工作經歷。這是一種對等關係。但現在Facebook為了學Google+,不惜打破朋友的對等關係,引入Subscription。Subscription的概念是,我覺得你的東西很好,於是我就訂閱你的內容,但與此同時,你未必會收看我的內容。這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不對等的關係,是違反了Facebook上最根本的意義,但為了與Google+抗衡,Facebook就一於學到底。
這個Subscription功能對Facebook更有另一個負面影響。有了Subscription,那就不用建立Facebook Page吧,因為本來Facebook Page的意義,就是讓各大品牌與他們的客戶建立不對等關係。你喜歡某咖啡連鎖店,希望第一時間收到他們新產品的資訊,但你卻不會希望該咖啡店分享你去旅行的照片,那就去Like他們的Facebook Page,成為他們的粉絲就行。
問題是Facebook為Page訂了越來越的限制,令大家在其上進行推廣活動越來越難,但如果把戰線移到個人Profile,打開Subscription功能,本來不能做的推廣活動,一下子就可以為所欲為。Facebook這回不是給自己一個迎頭痛擊嗎?
Google+是近年Google做得最似模似樣的社交網絡服務,但估不到會為Facebook帶來這麼多煩惱。須知Google+頂多只能說是一個實驗性的半製成品,Facebook,你還是先看準才出招,否則只會繼續把用戶推到Google+那邊去。
相關文章:
Google+不是另一個Facebook
Google+ Brand Page公開註冊
6個Google+ Brand Page有待改進的地方
其實 FB 有否制訂一些 TOS 防止人繞過 Page 來濫用 Personal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