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也要出賣自己!Facebook Social Reader十級擾民
Facebook推出Social Reader已經有一段時間。可能你也見過類似以下的畫面,詳列了朋友們最近讀過甚麼文章。你會留意到,這個Post不是「Jansen like」,而是「Jansen read」。
而當你Click進去時,就會見到像以下的畫面,要求你「Add to Facebook」或者確認你要繼續「Read Article」。
為何在Facebook分享與閱讀其他網站的內容都變得如此複雜,要安裝Facebook App先看到呢?甚至有朋友問,這種要安裝App才可以繼續看的做法,與「先Like後睇」的Forum有甚麼分別?我的意見是:
1. 比「先Like後睇」更擾民
2. 但這是Facebook自己搞出來,不像那寫Forum自己寫Script迫人Like的
要了解這類叫Social Reader的東西,就要返回Facebook的F8大會。當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該是Timeline。在這幾個月,大家對Timeline有讚有彈,也因為這樣把F8大會其他的公佈都掩蓋了。F8的另一項重大宣佈就是Open Graph,其意義是讓分享更容易,其實就是透過Application,令我們的分享更自動化,更顯眼。而這個改動,就促成了以上那類Social Reader。
現在Wall Street Journal、Yahoo! News、Huffington Post、USA Today甚至Digg等大網站都有使用類似的做法。
近年Facebook一直希望把用戶在站外的活動都拉入Facebook之內。例如你在本Blog Like了的文章,會在你的News Feed出現,說某某Like了某文章等。而這個Social Reader理論上可以進一步把我們的活動,自動自覺不經人手的貼上Facebook。情況就如以往我們可以把自己在聽的歌發佈到Windows Live Messenger作Status一樣。
另一方面,Social Reader App亦可以提供Personalized的閱讀體驗,並分享其他朋友讀過的文章。當然有人喜歡有人厭,而我則是後者。如果我每天在某幾個網站閱讀很多文章,而它又自動分享出來,我的Footprint不就很易被人追蹤到嗎?它與Messenger的播歌Status不同,因為Messenger的Status轉眼就不見,但在Facebook發Status是留有紀錄,朋友可以追蹤的。
Facebook用我們的以私隱來換個人化服務。不過我又覺得這種為我「度身訂造」,並有關我朋友的個人化服務,並不太吸引,甚至很擾民。而身邊不少朋友都與我想法差不多,所以都多不願意安裝這種的Social Reader Application,簡單用其Like或Share功能就算了。
相關文章:
「先Like後睇」不良網站黑名單
所以通常Add to Facebook前我都會選擇”Only Me”可以睇到. 算係最唔擾民既同時又可以保障到私隱.
我不會add的,寧願不看,每次如是,但有時看到朋友讀了什麼,覺得他們冇晒私隱,尤其是一些低智文章…
“Messenger的Status轉眼就不見”->如果你所指的Messenger是指Microsoft Messenger,那也未必。因為你的Messenger Status Update,其實會記錄在你個Live profile上,你的朋友亦可以透過佢個MSN Messenger睇番你之前幾個statu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