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ezone CloudColumn Google的陽謀

這段時間大家都在談穿載上身的電子產品,包括手錶與眼鏡。聽說Google除了出眼鏡,也會出手錶。而這手錶的功能,相信會以Google Now為基礎。其實Google又何只手錶靠Google Now,他們近期很多的Application,都是圍繞著Google Now去建設的。這文章就是談Google如何把焦點由一年前的Google+,轉至現在的Google Now。文章刊於ezone第790期。

CloudColumn_issue790

當Google+面世時,這個Microblog服務立即成了大家的焦點。也許是大家期望這服務能幹掉Facebook,又或許Google無論如何都會令我們抱有期望。雖然Google+之內的活躍用戶一直有不錯的數字,但結果未如理想。

這大半年來,Google似乎索性把焦點由Google+轉移至另一個較有潛質的產品Google Now。Google Now,有人說是Google版的Siri。所以說它像Siri,並非因它的語音功能,而是它是個智能助理。它能在適當的時候提供適時的提示或資訊。Google Now本身就在手機版的Google Search App之上。當你在手機打開Google App,就會見到Google預測你需要的資訊。

例如Google見你的Gmail有航空公司Confirm機位的提示,它就會記下你的航班時間,並在你上機前透過手機提醒你。

這大半年來,Google積極把各種產品整合到Goole Now。如果你用Google(不論是Web版或Mobile版)找過香港太空館的資料,下次再開Google App,它就會顯示你家(家庭地址要預先設定)到太空館的路線,以及所需時間。另外,Voice Search及Google Keep等,都已結連至Google Now。雖然Google透過搜尋與電郵,已經了解了我們很多,但越多Application連至Google Now,它就更能提供個人化的服務,並在我們向它提問之前,預測到我們所要的是甚麼資訊。

其實,對於Google來說,Google Now本身就是一條較易走的路,而Google+卻是一項大挑戰。大家想想,Google受歡迎的產品是甚麼?搜尋、地圖、電郵及Google Drive等。全都是用來整理資訊的應用服務,而且這些服務更是主要而可持續的收入來源,例如廣告及Subscription。但各大社交網站在廣告,更重要是流動廣上,都分了不少錢,作為網絡龍頭的Google,不得不嚐試建立起自己的Social Network,希望為開源做好準備,不過這條路絕不易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