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one 849 NetTalk 政府欠網民的交代
這文章是早兩星期在ezone寫的。一直未貼出來是因為Scanner拿了去維修。誰不知這兩天有空貼出來時,就遇上新聞說「涉煽動聖誕集結 31歲網民被捕」。現在這些以言入罪的,感覺上完全不清不楚。政府是否應該定期向大家交代(拉了多少人 vs 成功入罪了又多少人)呢?
Facebook剛發佈了2014年上半年的Transparency Report。Transparency Report中,最主要的部份是政府向他們索取個人資料,或移除內容的數據。上半年香港政府共20次要求,當中涉及三十多位用戶的資料。20次Request中,Facebook有6成的個案提交了或多或少的個人資料。
這數目是多,還是少呢?
2013年下半年,香港政府25次要求Facebook提交用戶個人資料,共牽涉超過300名用戶。而最後政府取得超過8成個案中的用戶資料。
Google也是政府部門「查詢」的對象,而且似乎比起Facebook,香港政府更「關心」Google。最近兩個半年度,政府都約350次要求Google提交超過350個用戶的個人資料。2013的下半年Google提交了近130宗個案的資料,而今年的上半年則提交了超過170宗。
講到這裡,你大概會關心2015下半年的情況吧?隨著「遮打革命」(或稱「雨傘革命」)演進,不少用戶稱感到受監視/干預,甚至有個別網絡媒體的寫手的帳號被關掉。這些疑似有關當局插手的個案,有多少屬實,除了Facebook / Google有關員工肚中的蟲,其他人就要等2014下半年的Transparency Report 公佈才知了。
最近讀經濟日報時,也有新聞涉及相關題材:《5部門索裝民資料 警隊佔86%》。有關部門解釋說,這是為了調查案件及預防罪行。但怎樣調查,或怎樣防止,文中就沒有說(或是當局沒詳細講?!?!)。沒有(機會)細閱這些個案,也沒有可能立論說這是跟甚麼事情有關。可是此報導的記者提了一重點,就是原來政府部門要求這些資料是沒有監管與程序。
這難免令人心生各種猜測,或聯想到最近警方以「不誠實使用電腦」等罪名拘捕了多名人士的新聞。其中有人在討論區鼓吹網民佔領旺角。警方要知道這位討論區會員的真正身份,當然要該討論區或網絡服務供應商的合作。大家都明白,討論區或網絡服務供應商在這幾年也或多或少與警方或有關的執法機關合作,只是如果沒有合理的合作法則,這樣的執法就難免被市民質疑。
至於上文提及經濟日報的新聞,可以在這裡閱讀:
相關文章:
[遮打革命滿月] 香港傳媒Twitter統計:CCTV緊隨SCMP與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