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社交網絡趨勢2016

一年之始,很多朋友都問今年社交網絡有甚麼趨勢。我說趨勢未必很有影響力,但慶幸朋友有些重量級的朋友。他們有廣闊的視野。於是就找了他們來說說2016年社交網絡有甚麼好玩,做廣告要留意甚麼?

1. 人人玩直播

大部份朋友也談及Video。廣告風涼話的Rudi、AllRightsReserved的SK Lam、廣告狂人主編Raymond與及老友Frank不約而同都談Video,而且都講Live Broadcast。覺得視像直播這回事即將普及。在PR Firm工作的Frank更覺得直播會應該在產品發佈等活動上。

2015年17這App的確吸引了很多人談論。對我來說亦師亦友的Dom亦一直推廣Periscope。上週末之前,Facebook決定把Live功能公開給所有美國的iPhone用戶。可能這就是一個主因大家都玩Live。

Rudi在他的信報專欄中談2016的Facebook策略時提出兩條問題:具有時間性的網絡視頻,吸引觀眾看直播的誘因是什麼?什麼時間直播是最合適?大家考慮這新玩意時,大概也應該問問自己。

Jan’s View: 大家除了考慮在自己的Owned Media玩直播,更要考慮Influencer (不請是Celebrity、YouTuber或Blogger)。邀請他們到現場活動時,要記得幾件事。給他們有利的位置直播整個過程;而且事前已經要讓他們知道。不過可能會有Influencer此後來Event會收個「直播價」也說不定。

2. Content Marketing

不知怎的,一講Content Marketing這Topic就會想起Dom。他這大半年一直在唱這趨勢,但其實又何只他看重內容在行銷上的角色呢,就連Guru Online的Karin也覺得內容的創意十分重要。

Dom認為傳媒與廣告公司都會踏入這個戰場,不過因為內容行銷要長時間才見成效,短時間內多數品牌加強了內容就算。至要個別品牌為自己行銷而建立的自媒體,可能未到2017都未見蹤影。

3. Social Commerce

在美國的朋友稱,他的Facebook Business Manager已經啟動了購物功能。至於WeChat則在上年已經在港有Online Transaction的Showcase,就是捐錢給Unicef。

AllRightsReserved的SK說這一年會有很多Social Commerce;另一位朋友(也是舊同事),現時身在美國的Michele都說現時不少人做Facebook與Instagram網上店(即使沒有Transaction),證實了Social Media是可以Convert用戶的。而像Facebook Messenger這類的IM就會成為下一波的CRM Interface。

Jan’s View: Facebook見到LINE與微信發展得好快,所以Messenger與Whatsapp都即將加入商業帳號,在IM直接與消費者對話。不過千萬別「一雞兩味」的計劃將相同構思放到Messenger與Whatsapp。要知道這是兩個不同的平台,而Whatsapp比Messenger更Private,如果你的內容策略太過Spam,後果可能會像那些補習社的Whatsapp Account,人家見一個,就Block一個!

4. 唯Facebook獨大還是多平台發展?

Facebook獨大是無疑問的,而且大家對Facebook Ad只會越來越來依賴。但Instagram與YouTube同樣也是不能少看的。Muse Group LimitiedYardley認為2016將會有更多品牌進註Instagram。尤其是Instagram 廣告更完善,亦成品牌開設Instagram 戶口的原因。無他,以往要在Instagram賺到Like是很難的。現在至少有個較易的方法,就是付款。當然底線是你的內容不能差。

Yardley看到的另一個趨勢是大學生用Snapchat,由於這群學生較重私隱。不過就未知這個平台可以在年青人的社群紅多久。

Jan’s View: Snapchat這類「新平台」(說實在,Snapchat一早已經不新,不過對香港人來說較少用),要客戶投資月費來經營自己的官方帳戶是很難的,但可以借用學生們的社群來賺Earned Media,兼試水溫,看看品牌在其上是否受歡迎。

5. 善用Facebook ad玩Intent Marketing

Facebook廣告踏入成熟期,友人Michele亦覺得我們應該更善用Facebook廣告去找到自己的Target Audience。所謂Target Audience不單是25-40歲、男性、對手機有興趣之類。而是透過Facebook用戶的行為,找到他們是否有意欲使用你的產品及服務。

社交平台的廣告產品玩法眾多,但現在大部分人還停留在只選擇年齡。以Facebook為例,我們還可以用Custom Audience等功能,找出對我們產品/服務有興趣的客戶,再推內容給他們,從而引導他們來留意自己的產品/服務。

6. 抽水 (Real Time Marketing)

在2015年香港的Facebook Marketing有很多抽水案例。有的令人拍案叫絕;有的抽完之後令人厭惡。在2016,有人覺得抽水仍是大勢所趨;也有人覺得未必長玩長有。

廣告狂人覺得對抗Facebook Organic Reach持續下跌來說,玩擦邊球抽水嘅情況會更加普及。但Muse Group Limitied的Yardley卻擔心網絡23條會令創作空間收窄。

Jan’s View: 抽水是賺到Like,換到一時的掌聲,但如果跟自己公司的關係不密切,那就抽多少次也不能把自己的牌子介紹給客戶,突出不到自己的個性,抽了也沒太大用。早前讀Rudi的文章,當中的金句「只有眼前Like,沒有身後Love」,大概就是造了令人Like的內容,而不能令人喜歡你的品牌,所造的就是徒然。

7. Social Listening

如果要抽水,Social Listening大概可以幫你找到一些合用的內容;又或者以Listening來學習其他品牌如何抽水等。不過Social Listening絕不只有利抽水,而是真正讓我們了解自家品牌與對手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Michele更提到在美國Social Listening已經由純文字的內容拓展至圖像內容。有專為Visual Content而設的Social Listening工具。近幾年Instagram與Pinterest等圖像內容興起,但我們一向只能搜其文字Caption。但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可直接搜圖像,應該對大家了解Social Content很有幫助吧。

Jan’s View: 一向喜歡研究Social Listening / Monitoring的工具,而且堅信Social Media要結合Data才會好玩及實用。

相關文章:
Facebook專頁管理員2015有多難捱?
Instagram廣告表現及成本均與Facebook Ad相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