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教的設計課:Reactions是如何設計出來呢?
周末之前,Facebook推出了Reactions,讓大家在Like / Comment / Share之外,多添幾種表情。讓我們更多方法對內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功能廣受用戶歡迎,尤其是香港用戶更把這個功能發揚光大,並把不算自己的特首以這功能推上CNN。
但大家玩得熱烈之際,Facebook Design Team的Geoff Teehan就在Facebook Design的Medium Blog上談設計這幾個表情的由來。現在就談其中總個重點。
為何沒有Dislike?
在Like大行其道之後,大家很自然就希望有Dislike,但Geoff稱世界不是二元非黑即白這麼簡單。他們不希望只提供Like與Dislike,讓大家回應朋友與專頁的內容。所以現在的Reactions,包括Like在內共有六個選擇的。
為何是心心、Wow及嬲豬等六個選擇呢?
原來Facebook的Reactions Team考慮的,是要建立套全世界一看即懂,而且很能代表我們感情的Reactions。觀乎香港的情況,他們很成功的Achieve了這兩個目標。但到底他們如何挑選Reactions呢?
Facebook Reactions Team考慮這Facebook用戶的習慣。其中使用Sticker與Reactions的情況應該是很接近。。他們不單只看看那些是Top Sticker,從而了解甚麼心情是用戶經常要表達的;更觀察了大家搜尋Sticker時用了甚麼Keyword。
除了Sticker,Comment也是設計Reactions過程中,重要的參考資料。不過Facebook並非統計所有的留言,再製Word Cloud,反而是集中看較短的留言。這是Make Sense的,因為短留言很多時都是純粹表達感情。這些簡短的回應包括Wow、RIP、Nice Pic、Haha、Congrats或OMG等。另外,這Team人亦做了一個國際性的Survey。
考慮過這些因素之後,就Shortlist了Like、Love、Haha、Wow、Sad、Angry、Confused與Yay。最後考慮到Confused較少用,以及Yay與Like或Haha很類似,所以現在的Reactions就只有Like、Love、Haha、Wow、Sad與Angry。
Newsfeed上為何不顯示所有Reactions的數字?
如果大家有留意,現在Newsfeed的帖子上顯示的並不是每個Reaction的數字,只是最多人用的Reaction及總數。Geoff他們的確有考慮過把每個Reaction的數字都Break down,再顯示出來,但這並不易看。
而現在的設計方便我們知道個別的帖子最能引起哪種情緒,以及所有Reaction的回應總數。這是Reactions的overview,直至你Click入去才看到每個Reaction有多少人用。
Newsfeed本身已經夠Busy。這個顯示Reactions的設計就不會令Newsfeed看上去更繁忙累贅。
Geoff的Blog文還談到Reactions設計其他的詳細資料。有興趣的話,可以到Facebook Design Blog仔細閱讀。
相關文章:
Facebook專頁管理員2015有多難捱?
#NewsfeedUpdate Facebook多派朋友內容,專頁曝光率進一步下調
#NewsfeedUpdate – Facebook改顯示Video機制,挑戰YouTube
#光復Newsfeed 停貼Buzzhand,否則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