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有關Facebook Reactions,Marketers要知的事情

Facebook推Reactions,大家除了數Like、Haha或Angry感覺得高興之外,在Facebook上進行廣告的朋友也可能會問,到底這個新改動對自己有甚麼意思呢?我試圖綜合一些網上的資料,來讓大家了解這個新功能對大家的影響。

All reactions = like,嬲豬都不減Reach

當然,如果是公眾人物,得到嬲嬲豬的回應會不是味兒。不過在Facebook的世界,這一切都留於「感覺良好」的層面。我們真正在乎的不是有多少Like、Love還是Angry,而是這些Reactions會不會對我們內容的Organic Reach打了折扣。

暫時來說,即使你收很多Angry,也只會令人心情不爽,但不會減低Organic Reach的。因為Facebook在Newsroom說:

In the beginning, it won’t matter if someone likes, “wows” or “sads” a post — we will initially use any Reaction similar to a Like to infer that you want to see more of that type of content.

看到這下,可以較安心吧!

暫未可Target個別Reaction的用戶

至於廣告嘛,都沒有問題:「Reactions will have the same impact on ad delivery as likes. 」其原則跟上述一樣,任何Reactions對Facebook來說,都是代表你對該內容/廣告有興趣,所以你不會因為Angry某專頁的Post而少看了他們的廣告。

同時廣告商亦不能(至少暫時不能)Target Angry對手內容的Facebook用戶,要他們多看你的廣告。

由Insights至Page Manager,Reactions數據不全

廣告界行家對Facebook Reactions的第一個Reaction就是,以後做Report可慘了,因為又多了一些數據要報給客人。問題是,就算報了這些數,亦未必多出很多Insights。

而且現在由Facebook Page Insights以至Page Manager App,其實都只有很片面的資料,沒有全面的數據。要比較每月所有帖子中最多人有個別Reaction的,現在全手動。甚至Page Insights Export出來的Excel,也沒有這方面的資料。其實花的時間多。如果單是報數,沒有甚麼學到的,不如就不要包括在每月的Report。多了一堆數不見得特別有甚麼意義。

相關文章:
Facebook教的設計課:Reactions是如何設計出來呢?
Facebook專頁管理員2015有多難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