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chat在香港未必如想像中般少人玩(我指是Active User)
其實我都是受身邊的朋友,如Yardley與Cathy等開始玩Snapchat。我沒有跟朋友玩「儲火」,所以不用擔心會惹了誰生氣。不過我就喜歡Post去Our Stories。雖然都會發佈到My Stories,但因為不多朋友,沒太多人看。而Our Stories那邊,相對有一百幾十人看過,感覺上比較過癮。
這兩三個月持續的發佈內容到Snapchat,雖然是無無聊聊的生活碎片,但也讓我了解到多一點這個平台的運作。
基本上如果上載相片到Our Stories,Snapchat是不會派給用戶看的;但只要發佈影片呢,要有人看其實不難。我雖然不能像在Instagram打卡,為影片加上Location標籤,但很多時都會Feature在相關地點,然後就吸引了一堆人來看。
Instagram Stories不會讓我們分My Stories與Our Stories。但只要是Public及有打卡,它就會顯示在該地方的Stories。它有一點很像Snapchat的,就是這些地點相關的Stories多只Feature影片。
不過當我看Snapchat的Our Stories與Instagram的Location / Hashtag Stories,似乎Snapchat玩的人也不少。最近我放上Our Stories的影片,都有過百,甚至過200的View。前兩天我在銅鑼灣Lego Store拍了一段片,更有超過600人看過,真的始料未及。
反觀Instagram的Location / Hashtag Stories,一般來說都只吸引30-40人來看。我不肯定Instagram會否因你的Follower Base而加或減派Location / Hashtag Stories的比例。就「表面證供」來看,Snapchat為我這個手素人Account帶來更多「觀眾」。
可能你會問,是否因為我的內容特別正?其實我大多數都只是隨街拍葵芳、將軍澳區的街景,不是甚麼演唱會、球賽或節日慶典。而且這些區又不是有許多外國人遊客,所以我推斷看我Snap的,多是本地用戶。
我們常說Snapchat在香港不算多人玩,只是玩的人可能不在我們「視線範圍」之內,例如沒有在Facebook宣揚,或者套用Yardley早前受訪時講的那句:「因為企業的Decision Maker未玩」,所以在一些主流的Communication Plan上,還未見Snapchat的名字。
相關文章:
Snapchat儲火、Messenger偷火,易過借火
因為去旅行,所以喜歡上玩Snapchat
Snapchat新Context Card功能,邊睇Snap,邊Book Uber、睇食評
Snapchat 「Crowd Surf」重組演唱會影像片段成多角度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