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FB小編求生手冊1:解拆Meaning Social Interaction

其實Facebook自一月中提出一連串News Feed Update之後,其實他們開了一個Facebook Journalism的Webinar,詳細解釋了在Update中提出的「Meaning Social Interactions」。(下列的Slide,是由Matt Navarra

首先,有些例是Facebook定了,包括:
1. 人比Page重要,所以Page的Reach要犧牲了
2. 互動(Meaningful interactions)比單純觀看(Consumption)重要
3. 打擊Engagement Bait

一直以來Facebook會看很多不同的Signal,從而判斷甚麼對用戶重要;而這些Signal亦經常更改。


年頭的News Feed Update之後,下圖藍字的就是較重要的Signal。


換言之,這些都是現時News Feed Update之後,Facebook比較著重的互動:

我會這樣理解這幾個情景:
1. A personal commenting on or liking another person’s photo or status update:人與人的互動比起人與Page的重要。即是,同樣Share一篇文,有同樣多的人討論,個人帳戶的Share的會勝過專頁。但首要條件是「有人參與討論」,否則大家都是輸的。

2. A person reacting to a post from a publisher that a friend has shared:對Page Post而言,有人Share,並在該用戶的Shared Post上有互動就會加分。Share是第一步,Share完還要有人參與討論。這與第一點Aligned。

Key Takeaway:

a. 專頁就算要找人用他們的個人帳戶Share Post,也要找個懂得製造話題的,否則Share完也只是加一丁點的Reach

b. 如果專頁自己製造話題的能力不錯,可能比起費氣力找一大堆人Share更好,因為你不保證他們能比你自己引發更多討論

3. Multiple people replying to each other’s comments on a video they watched or an article they read in News Feed: 除了Share,就是討論。其討論越熱烈,該Page Post應該越受Facebook重視,曝光機會隨之上升。但一談到Page Post的討論,就要小心Engagement Bait。這是很值得討論的。不過,Engagement Bait之廣闊,本身就很易中招

4. A person sharing a link over messenger to start a conversation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講Conversation,所以就考慮多少人會在Facebook Messenger內Share。所以鼓勵人在Messenger Share給朋友也是Facebook想我們做的。這一項就有點綑綁性的把KPI綁到Messenger之上。

Key Takeaway:

有關Facebook Messenger,大家都知IM是做Digital Marketing的重要地方。問題除了是如何引人Share到Messenger,還有就是如何Measure。暫時Facebook讓我們了解Messenger的數據有限,但隨著Messenger Bot及Whatsapp Business面世,我們可以預期Facebook會開放更多有關IM的數據。至於其他IM Platform,那就要配合其他Tracking的東東來追蹤了。

相關文章:
2018年1月Facebook Page Reach有沒有跌?試試從統計看實況
#2017inReview 新聞媒體在Facebook的生態分析
一手交錢,一手交Reach?是時候想想我們要依賴Facebook到幾時
#NewsfeedUpdate Facebook多派朋友內容,專頁曝光率進一步下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