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風波傳媒社交媒體半年結 (Part I)
由引導條例修引發的反修例風波已歷時半年。這次風波當中,傳媒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除了報道事件,更是被警察攻擊的對象,同時他們能記錄下的材料,有時亦起了保護市民的作用。每天除了追看新聞,晚上更追直播。這次修例風波,見證了新聞有價,而其代價甚至是記者們賠上的健康與人身安全。
本人嚐試整理2019年6月9日開始至12月8日,110家香港傳媒在Facebook專頁上的內容數據 (資料來源:Crowdtangle),看看這半年以來,這些傳媒在Facebook上的表現如何。這一次先看Page Level的數據,然後下集才進入到Post Level。
首先談增長
因為每天都要留意最新動態,故提供新聞內容的專頁就持續增長。增長最強的,是立場新聞,超過85萬。單在7月20日那個星期升幅超過100,000,但代價是記者受襲。這增長遠遠拋離第二名,只有43萬增長的香港電台視像新聞及34萬增長的SCMP;而香港蘋果日報名列第四,有29萬。兩家本港收費電視台的新聞專頁亦有25萬增長。
但如果計增長百份比,香港的大專校園傳媒就在這次風波中跑得最快。當然不少是因為其原來的基數夠細。香港教育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EdUHKSU Editorial Board增長了3,000%以上,因為他們在頭幾個月都只得幾百Fans。
撇除校園傳媒,增長率最高的就是香港電台視像新聞,408%,至54萬粉絲;然後就是癲狗日報 Maddog.HK,達376%,現有54,795粉絲;及立場有330%,其Fans Base亦已經過百萬。
在這半年以來,有兩件事是令網民呼籲Unlike傳媒專頁的。一是香港經濟日報前社長石鏡泉先生的「打仔」言論;另一次是香港01的記者跟隨示威者上巴士事件。
從以下數據大家都見,當星期他們的專頁的確有減粉絲,但在之後的星期,粉絲人數又已經回升,所以兩次事件對他們的Fans Base影響不大。
當然粉絲多,互動亦會較強。立場新聞與香港蘋果日報分別有8,600及7,100萬總互動量,包括了Reactions、Comments與Shares。而HKG報、幫港出聲及港人講地排名3至5,全部都超過2,000萬的互動量。值得留意的是第十名的港生活。這次整理資料時,大部份提及的都是新聞傳媒較多,而港生活是Lifestyle內容為主的專頁,卻在互動量的排名取得第十,甚至比now新聞、01新聞及on.cc等都要排名高。這是我有點意外的。 (註:香港電台視像新聞把港生活由十大推到排行11)
然後大家每天都看不少新聞影片,甚至是直播影片。一如大家Expect,立場又是最高的。這半年來他們所有影片共有6億7千9百萬View ;SCMP第二,也超過4億9千萬;而香港電台視像新聞與香港蘋果日報則有3億9千萬及3億4千萬。
Lifestyle專頁U Magazine與港生活分別排第七與第八,影片總瀏覽量為1億8千5百萬與1億6千8百萬。半年抗爭的時間,這兩個專頁似乎仍找到不少空間。
在這十個影片瀏覽器最強的專頁當中,有多少是在自己的專頁看,有多少的瀏覽量是從Shared Posts中取得呢?剛剛談及的U Magazine與港生活都有超過88%的View是在其專頁看。可能這類內容在這段時間的Share不及這Top 10內的其他專頁,但如果比較總Share量,這兩個也是排在十幾,也算是前的。而最在自己專頁瀏覽量的百份比最低的,分別是香港電台視像新聞、香港蘋果日報及HKG報,分別約62%、64%及68%的瀏覽量由自家專頁產生。
其他香港傳媒觀察的文章:
反逃犯條例下,傳媒FB專頁的Top 10 Post
不完整香港網絡媒體回顧 (寫在主場新聞走後一個星期) (2014年)
立法會換屆選舉後,看我們如何閱讀網媒 (2016年)
哪個媒體在Facebook最多香港人Like? (寫在遮打革命開始後兩星期) (2014年)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RTHK VNEWS」沒有被列入?印象中他們專頁的增長也非常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