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Twitter先修班
久不久就有朋友說要離開Facebook,轉投Twitter。不過就正如許多在現實世界的移民故事,很多人到了新地方不習慣,結果就回到自己老家。很多人開了Twitter,玩了一陣子之後,覺得無癮,於是就回到Mark Zuckerberg的懷抱。但如果我們了解Twitter與Facebook有些根本概念的不同,可能我們玩Twitter時,就更加易適應。
這次談三個Facebook與Twitter不同的地方。先來廣東話影片。如果要看文字版內容,請跳過影片部份。
社交媒體的人際關係
Facebook的用戶之間是對等關係。當一個人接受另一個人的Friend Request,就可看得到對方在Facebook上的活動,不論是發表意見、旅行照片、參加活動開直播等等。這種對等的關係令大家更易有互動。
不過Twitter的世界可不對等的。我可能見到一個Twitter用戶的Tweet好有價值,內容很好,於是我Follow他;但他可能覺得我廢就不Follow我。Follow賺不到對等關係,於是你的內容未必會在你Follow了的人眼前出現,因此自然也不能期望你倆之間有互動了。
Twitter出Post量遠勝Facebook
如果你有玩Twitter,你都會發現Twitter用戶出Post的數量比Facebook厲害。為何呢?原因有二。
在Facebook,我可以把很長的文字內容貼上去。Facebook Post不是沒有字數限制,但63,206字元,其實已經可以放很長的內容;反觀Twitter,每段Tweet只有280個Character,如果要講一些較為複雜的內容,就要將它分成很多段Tweet。
另外,也有些人會先開一段Tweet,然後以不斷Reply這Tweet的方式,把同一內容整理成Thread,方便閱讀。這種情況,如果在Facebook,出Post + 不斷Reply,結果都是一個Post;但在Twitter,每個Reply其實都是一段獨立的Tweet。
現在當有重要活動,例如WWDC、F8、世界盃等,很多人都會做文字直播。如果以Thread的形式把不同Topic的內容整理,在Facebook會最終得出幾個Post;但在Twitter就會生了一大堆Tweet。
出Post量這麼厲害,難怪我們的Tweet很易被其他人大量的Tweet活埋了,也因此互動量會很低。
Hashtag works!
最後還有一個好消息,就是Twitter的Hashtag比起Facebook好得多。其實Facebook是見Twitter / Instagram有Hashtag,故「借用」了其功能到自己的地方(如話說,其實Facebook借用了好一些的Twitter功能,故你會覺得二者很像)。
而且Twitter有個Trending Chart,讓我們知道哪些Hashtag正在帶動話題。於是我們可以搜尋自己喜歡的話題,然後參與當中的討論,結識新的Connection。
這種玩法在Facebook的話很少見,但始終Twitter就是一個不同文化的場地,所以要用不同的Approach來參與,也是很合理的。
相關文章:
久等了,Twitter DM變成IM
Nuzzel,豐富Twitter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