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We香港用戶小統計 (2021年1月)
上個月當我做Facebook香港用戶人口統計時,我就製作了一份Google Form出來,在不同的社交媒體平台邀請香港的MeWe用戶填寫。現在是時候跟大家交代一下我得到的數據是怎樣,以及我的觀點。
今次共收集到184位香港MeWe用戶填寫的資料。我在這問卷中主要是想了解香港用戶註冊了MeWe之後還有沒有玩。然後,這兩天在Clubhouse的討論,久不久就會談到MeWe,我也想將當中的一些觀點結合到這篇文章當中。
先戴個頭盔,今次Set問卷的確做得不好,而且參與的人不多,未算得上有代表性。只是希望對香港的MeWe用戶習性有個初步了解。
七成人每星期故定登入 vs 七成人沒有恆常出Post
參與問卷的朋友當中,51%的人稱他們每天都登入MeWe;19.9%的人稱每星期會登入多次。似乎大家註冊之後仍是會到MeWe上。但到訪MeWe是做CD-ROM (即Read Only,而沒有Write),還是真的會出Post呢?
雖然慣性登入的用戶佔填寫問卷的七成人,但同時又有七成人是沒有恆常出Post。可能你會說,這七成人跟那七成人應該不同吧?但原來「每天登入」或「每星期登入多次」的人當中,有45%是「沒有恆常出Post」(出Post頻率低於兩星期出一個Post)。這個overlapping看來都正常,始終這個沒恆常出Post的有七成。
Group很活躍是假象嗎?
我經常有個感覺,MeWe最活躍是Group。但這次的數字又好像在說另一個故事。
25%的人沒有入過Group;而60%的人是入了Group但不留言、不出Post;11%的人有留言但沒出Post。但為何我經常有個「錯覺」,就是每次入MeWe,News Feed上大部份的內容都是從Group而來的呢?
入了Group又肯出Post的人,只佔不足5%。當我再仔細看這些Group時,我會嚐試這樣解釋。Group是活躍,但有可能每個Group都有幾個主打的人發Post讓組員討論。而這些人的發帖量極高。在MeWe沒有演算法的世界,這些Group的活躍會員已經夠爭贏News Feed上其他內容,以量取勝。
專頁難以營運嗎?
只得接近17%的受訪者說沒有追蹤任何專頁。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很多專頁都「吹雞」叫粉絲過檔MeWe。所以應該有不少人是受這些專頁的「感召」搬過去的。
但即使過了去MeWe,追蹤了大家的專頁,似乎沒跟專頁互動的人比有互動的人稍多(79 vs 70)。
為了了解追蹤專頁的狀況,我嗜試看看有關追蹤專頁的數據與年齡的關係。原來回答問卷的朋友中,最多人沒有追蹤任何專頁的,就是20-29歲。因為這樣,追蹤了不論有沒有互動的人數,在這個年齡層都是最少人的。至於追蹤了專頁但做CD-ROM呢?30-39歲的用戶較多。但有互動的,其實30-39歲,以及40-49歲的人差不多。
而其實在我的樣本中,這幾個年齡層的人數是差不多的。20-29歲 63人;30-39歲60人;40-49歲50人。
不過明顯20-29歲回應了問卷的人士,對於在MeWe這平台上追蹤專頁的興趣其實不大;又或者他們未必是跟隨Facebook KOL過來MeWe的用戶。
同場加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可以加入我的Patreon支持我。只需兩杯咖啡的價錢,每星期就有數碼及社交媒體營銷的Update,以及三堂簡單的Digital Class。請多多支持。
相關文章:
如何評估MeWe移民潮對FB Marketing的影響?
沒有萬惡的演算法,MeWe就像清泉?
FB GROUPS新加POST INSIGHTS
FB CREATOR STUDIO加POST TESTING功能:ORGANIC POST都有A/B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