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s Tech Blog

社交媒體及數位營銷的業界網誌,包括新趨勢,以及統計與分析

[社交媒體分析] 年度FB / IG香港用戶人口普查 (2023年1月)

香港Facebook用戶在過去幾年都有下跌趨勢;但Instagram在香港對Meta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Growth Engine,它帶動Meta的整體增長,但今年連Instagram都不能增長。到底Facebook / Instagram香港用戶的結構現在是怎樣的呢?先談香港Facebook用戶。

香港Facebook用戶結構

一如以往,30-39歲的用戶最大的群組,為數135萬。而第二大的群組,傳統是20-29。不過這一年40-49歲的用戶已經超過了20-29歲的用戶。較年輕的20-29歲用戶今年按廣告管理員的統計,只有83萬人;但40-49歲的卻接近93萬。

香港Facebook用戶人口 2023年1月

而一開始討論「跌」這個趨勢,香港Facebook用戶接近是所有年齡層,不論是男是女對比上年的統計都是下跌,只有60歲或以上的用戶有些微上升(約3.8%)。這種比較像是部份用戶年長了一歲,然後自動「升班」的情況。

跌幅最大的年齡層首推13-19歲,超過12%;接著就是20-29歲,是11%。不過13-19歲用戶的整體人數一向都很少,所以這12%的影響力,遠不及20-29歲的11%。超過10%的跌幅,加上30-39歲的用戶人數都是下跌,我猜這個跌幅應該不是上述的自動「升班」吧?

香港Facebook用戶人口 2023年1月

但就連40-49及50-59歲的用戶群人數都下跌,那會是Facebook的警號嗎?Facebook老化,是預期中事,不過如果連較年長的年齡習都不增長,那就不單是老化的問題。

少了用戶,多了Page Admin

講人數(User,不是Active User),香港的Facebook人數是在下跌的,但是不是所有指數都下跌呢?又不是。其中一個上升的項目是Page Admin。

講得白一點,就是在香港整個Facebook人口當中,多了人加入管理Facebook專頁。2022年1月,香港Facebook用戶的Page Admin人數是84萬,而到2023年1月就上升88萬。但這個與Facebook人口反方向發展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2020年年初,香港的Facebook用戶中,只有49萬人;但到今年,雖未到Double,但已經上升近80%。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呢!

Page Admin的構成部份當中,30-39歲都是最大戶,接近34萬人;然後就是20-29歲,接近24萬人。40-49歲的,也有19萬人以上當Page Admin。剛才說Page Admin很多都是上升的數字,唯獨20-29歲的那個年齡層的Page Admin,比上年的人數以下降。不過只是5%左右,可以當是自然的「升班」。

香港Facebook專頁Admin總人數

如果比較過去幾年,雖說今年Page Admin的人數是最多,但仍然是「跌」。為何呢?我說的是升幅下跌。由49萬上升至79萬,再升至84萬,香港Facebook專頁Admin人數的升幅,每次都明顯的。這次由84萬升至88萬,那個數字就相差得不多。

Facebook的B2B Targeting

2022年中的時間,Facebook公佈提供新的Ads Targeting Option,就是Business Decision Makers、IT Decision Makers及New Business。推出的當時我嚐試在Ads Manager檢查其用戶數據。不論是Business Decision Makers及IT Decision Makers的Estimated Audience Size都是「Fewer than 1,000」;而New Business就是10,900-12,900。過了半年,這個Sector有上升嗎?

Business Decision Makers及IT Decision Makers,前者剛過了1,000;後者維持「Fewer than 1,000」。至於New Business就上升55,100-64,800。是否要多等一會才可以用到呢?

Instagram也不算全線下跌

Instagram的香港用戶人數,整體是下跌的,但其實又不是每個年齡層都下跌。一如大家所料,最年長的兩個年齡層都有上升。這是期望以內的事情。50-59歲的上升了7%;而60歲或以上的,就升了12%。但這兩個年齡層都是為數最少的。

香港IG人口分佈 2023年1月

反而13-19歲,最年輕的年齡層是令我有點驚訝的。首先我並不預期這個年齡習的Instagram用戶人數會上升,而且更升近32%。雖然升了都只是27萬人左右,但這也是一個始料未及的情況。

Instagram Stories用戶人數也在跌

Instagram Stories的狀況跟Instagram用戶的趨勢也十分相似。整體用到Instagram Stories (technically其實是可用Instagram Stories以廣告接觸到的)是下跌,但最年長及最年輕的用‘戶卻有明顯增長,而且最年輕的用戶成為最大的增長群組。增長超過30%,接近22萬人,追貼40-49歲的26萬人。

至於50-59歲的Instagram用戶,而又可用Stories的,就了10%,到達10萬人的Milestone;而60+,就13%,到74,000+。

Reels能否幫IG救亡?

Instagram年初時在香港及台灣推出Reels。很多用戶等了很久。而我在五月時亦以Meta廣告管理員的數據寫了一篇文章講Reels這個Placement當時可以接觸的人數。當時有94萬;而2023年1月,超過半年之後,就有109萬。Instagram Stories可觸及70%以上的Instagram用戶;而Reels則是30%。

這個增長看起來不錯,但其實不然。我在9月時曾在廣告管理員再看一次Reels可觸及的人數。如果單看上年五月及今年一月,增長了是沒錯,但如果把去年九月的數據一起看,就會覺得有點問題。其趨勢是去年五月至九月有明顯升幅,但到對比去年九月與今年一月就每個年齡層都全線回落,或至少沒有增長。這樣的趨勢看上去是有點古怪的。

然後我再看台灣的數據。情況也是一樣的!對比去年九月與今年一月,透過Reels這個Placement能觸及用戶的人數明顯沒有增長。

Reels本來是2022年在Instagram平台上的主角。很多用戶的增長都是靠它,但原來Instagram要把更多的用戶推入瀏覽Reels的行列也是不易。不知是因為Instagram推行Reels的手法過於極端,還是其他原因。而Reels用戶的組成結構其實跟Instagram本身的用戶結構差不多,20-29歲的用戶佔最多數,接近40萬人;30-39歲的以近30萬人排第二;至於第三已經是40-49歲的,近15萬;而13-19歲只有近11萬。

香港IG Reels用戶人口分佈 2023年1月

Reels的狀況是很快已經由成熟的用戶「主導」了。可能你說,現在不只是30%的Instagram用戶在玩Reels,可能往後會有更多13-29的用戶玩呢。可能的,反正Instagram今年突然多了一堆十分年輕的用戶。只是我對年輕人玩Reels這回事較為不看好。

為何FB / IG在香港用戶人數都在跌

不少朋友在問,用戶不玩Instagram與Facebook,那玩甚麼?轉了去哪些平台。以下我嚐試解答,但當中不少是猜測

(1) 首先,因為資料來源是Meta的廣告管理員。準確點來說是在FB / IG用廣告能Target多少用戶。基於這個數據來源,所以不能正確回答「不玩FB / IG,轉玩甚麼」這問題。當然Ads Manager展示的用戶人數已經很接近FB / IG的用戶人數

(2) 先從廣告管理員如何Define用戶。其實一般在FB / IG的用戶,都能用FB / IG廣告Target到,但廣告管理員還有一個條件,才當計算到整個Audience Pool的,就是該用戶必須在過去30天exposed to一次Meta的廣告(不論在哪個Placement)

(3) 另外,這裡計算的是User,而不是Active User (雖然定義上很接近Monthly Active User)

(4) 其中一個我不能回答「不玩FB / IG,轉玩甚麼」這問題的原因是,就算加入其他平台,也不代表他們Quit了FB / IG。例如我join了discord,將本來玩IG時間的90%分了到discord,但我依然是IG用戶

(5) 除非我真正Delete了Account,完全不玩IG,那廣告管理員就會不計算我在Audience Pool之內

(6) 又或者刻意30 day inactive,以致我看不到Facebook廣告呢。那廣告管理員都會不計算我進去

(7) 但要有很多人一起Delete Account或Inactive一段時間,才會導至用戶大跌。現在說的是10萬計的數字

(8 ) 所以我會認為這次下跌其中一個原因,是移出人口的影響

(9) 移出人口包括移民、離港讀書/工作、企業遷移至其他地方所以雇員跟隨遞移

(10) 另一個影響應該是FB / IG殺Account (無論是殺假account,或false alarm)
頭盔:
最終其實都很難單從廣告管理員的數字說得準其原因 (但亦沒有太多機構統計香港社交媒體用戶數字)

相關文章:
Peace! 從Adam Mosseri的新年文告,了解IG 2023策略
FB推薦貼文如何影響演算法呢?從Meta Widely Viewed Content Report (2022 Q2)找答案
一手交錢,一手交Reach!我們過份依賴Facebook嗎?
Instagram In-app Scheduling,設計很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